如何让孩子更自信?


如何让孩子更自信?

文章插图

想必有些宝爸宝妈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怕生, 在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也是显得非常不自信 。 那么如何让孩子更自信?一起来看看吧 。

2岁左右的孩子, 正处于自主性发展关键期, 对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吃饭、穿衣等, 或者, 通过活动来练习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比较有兴趣 。 同时, 对静止不动的事物兴趣更大, 而对于“人”, 却没有多少兴趣 。
这是为什么呢?
静止不动的物质, 没有情绪变化, 没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也没有人所散发出的千变万化, 而这些丰富的变化, 对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 对世界还不太了解的孩子来说, 意味着危险, 孩子会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恐惧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 不愿意与人打招呼的主要原因之一 。
如果此时, 父母刻意要孩子与人招呼, 或把孩子带到人多的环境中, 或用各种方式强迫孩子与人、甚至是与成年人打交道, 希望通过这些方式, 让孩子更大方, 反而会让孩子更害怕 。 在这样执着的训练、锻炼下, 有些孩子, 可能表面上看起懂事了、有礼貌了、更大方了, 实际上, 反而会让孩子更胆小更害怕 。
因为, 孩子表现出来的, 并不是孩子本来的模样, 而是为了博得大人的欢心, 把真正的自己藏了起来 。 这样的孩子, 往往内心比父母想象的更脆弱 。 长大以后, 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也可能令其心理达到崩溃边缘 。
孩子是一个生命, 自有其生命成长规律 。 如果成年人不影响、不干扰、不打乱, 只是简单地为孩子提供发展所需要的环境,
比如, 在孩子对物质有强烈兴趣的阶段, 去细心观察, 看看孩子具体对哪些事物感兴趣, 然后, 默默地把这些事物呈现在孩子能看见、能触及的范围内;当观察到孩子开始对人感兴趣了, 再慢慢带孩子去到有熟悉的人的环境里,
这里所指熟悉的人, 是孩子熟悉的人, 而不是父母熟悉的人 。 比如, 经常见面的邻居, 父母觉得很熟悉了, 但对于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 可能每次与邻居相遇, 他看到的只是邻居的两个腿, 根本不算熟悉, 甚至谈不上认识 。
或许, 这个邻居是一个非常开朗热情的人, 每次见到孩子, 都很热情地逗孩子, 而这种行为, 对一个孩子来说, 可能意味着危险, 意味着被攻击, 会让孩子脱闪不及, 更不用说打招呼了, 而父母却说孩子不懂礼貌, 实在冤枉了孩子 。 而对于语言能力有限的孩子, 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只能把委屈憋在心里 。
这世界, 最大的委屈, 就是说不出来的委屈 。 而这种委屈, 却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上 。
处于自主性发展关键期的孩子, 不需要刻意地去跟家人以外的人接触, 去教孩子礼貌之类的, 也不需要到很大的环境里去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 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 体验练习自己的生活自理, 以及自由活动自己的身体, 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物质世界, 一旦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发展很好了, 顺利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 只要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环境, 孩子自然就有了对“人“的好奇和探索了 。
如果孩子处于自主性发展阶段, 你却刻意要训练孩子的人际能力, 就打乱了孩子的发展秩序, 着力点就偏了 。 等孩子到了对人际有兴趣的年龄时, 因为你的打乱, 孩子已经过早对此失去兴趣, 甚至对“人”产生害怕和恐惧情绪 。
相同的道理,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 或者, 正读初中、高中, 你发现孩子对学习严重缺乏兴趣, 可以回忆一下过往, 是否有打乱孩子成长秩序, 让孩子过早就失去了对新知识、新事物、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早早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 而不是现在才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