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防治技术


猪气喘病的防治技术

文章插图
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 , 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 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 。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 。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 。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 , 饲料利用率低 , 育肥饲养期延长 。
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 ,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 , 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 ,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 , 育肥猪发病较少 。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 , 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 , 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 。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 , 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 。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 。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 , 形成飞沫 , 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 。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以冬春季节多见 。在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 , 症状重 , 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 多为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常呈慢性经过 , 症状不明显 , 致死率低 。气候骤变、寒冷阴湿、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继发感染等原因 , 可使病情加重 , 致死率增高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 , 猪气喘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 , 现介绍如下:
1、仔猪发病率增高 ,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 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 。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 特别是在25-45日龄仔猪断奶时期 , 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 , 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 , 容易发生该病 ,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时期都高 。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 , 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 。
2、规模场发病率增高 , 发病面积扩大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 , 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 , 但在引种和流通交易过程中 , 由于检疫把关不严 , 未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 , 不能准确识别出“病猪” , 造成许多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 , 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 , 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 , 而饲养管理不善 , 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 。
3、发病季节明显 , 混合感染居多 。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 , 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 , 而忽视了通风换气 ,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最容易诱发该病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 。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 , 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 , 多种病原长期存在 , 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 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 , 即可引起混合感染 , 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 , 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 , 四季均可发生 。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 , 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 , 加重病情 , 如有继发感染 , 则病情更重 。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 。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 , 多取急性经过 , 症状重 , 病死率高 。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 , 症状不明显 , 病死率低 。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 , 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 。如需引入 , 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 , 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