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高温不会致苯超标 但仍然需要警惕

最近一段时间 , 微博上一直在流传一种“汽车空调致癌说” , 称车内材质在暴晒后会释放有毒物质“苯” , 产生毒素而使人致癌 。这条微博消息一经发出很快获得数万次转发评论 。那么 , 汽车空调真的能致癌吗?
【专家称高温不会致苯超标 但仍然需要警惕】微博里的“致癌”传言
“汽车在长时间暴晒后 , 进入车内应先打开车窗通风几分钟 , 然后再打开空调 , 因为汽车的仪表盘、沙发、空气滤清器在暴晒后会释放‘苯’ , 产生毒素而致癌 。”近日 , 一篇名为《汽车的空调致癌必读》的微博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 。
上述微博还指出 , 苯每平方米的可接受水平为50毫克 。若停车在室内又窗户紧闭 , 则产生400~800毫克的苯 。若停在户外太阳下温度超过15.5℃ , 苯就上升到2000~4000毫克 , 超出允许量的40倍 。
由于近年来私家车的拥有量日益增加 , 而且天气炎热 , 汽车空调的使用率极高 。因此 , 这条微博出现后 , 引起众人关注 , 也让不少人恐慌 。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市室环境监测站为此特地做了一次检测 , 测试结果发现经暴晒后汽车内苯的含量非常微小 , 并未超过3月1日正式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所规定的量 。
“致癌”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经证实“汽车空调致癌”是流言 , 但“致癌”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
目前 , 生产一部汽车需要用到包括金属、木材、橡胶、塑料、玻璃等材料 。在汽车内饰部分 , 使用最多的材料是塑料和皮革 , 其中也包括大量的黏合剂 。这些黏合剂大多数含有氯丁橡胶、聚氨酯等化学物质 , 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地都会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 因为如果汽车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 车内的黏合剂或塑料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就会因高温的原因而散发出来 , 产生诸如苯、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车会有比较浓重的味道的原因 。
甲醛是一种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质毒物 ,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 , 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 。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市室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显示 , 虽然经暴晒后的汽车内苯的含量微小 , 但是甲醛的含量却严重超标 。测验结果显示密闭后的新汽车甲醛含量高达0.22㎎/m3 , 驾驶了3年的汽车内甲醛含量也达到了0.14㎎/m3 。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甲醛的浓度不得超过0.10㎎/m3 。
车内空气污染需谨慎
某车内空气质量研究人员称 , 车内的内饰组件因为材质的不同会散发出不同的气体 。仪表盘、汽车顶棚甚至沙发里的海绵都会释放出苯系物 , 空调风道里附着的化学物质也会被释放出来 , 车外燃油燃烧的尾气等也会通过细小的缝隙、空调等进入车内 。
尽管“汽车空调致癌之说”有夸大和虚假的成分 , 也没有科学证据支持暴晒后的车内空气中的苯或者甲醛的含量足以导致癌症 , 但其中给予的危险警醒不能不令人提高警惕 。
有消息说汽车生产厂家选用黏合剂的时候已开始采用低毒或无毒物质 , 以尽可能减少车内有害物质的生成 。但有多少汽车厂商会站在广大消费者的立场上使用这种低毒或无毒物质 , 这样做的效果到底如何 , 是否还会采取其他的方法来降低车内空气污染 , 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消费者拭目以待 。
在目前的情况下 , 汽车人士建议 , 车辆长时间密闭暴晒后 , 市民进入车内最好先打开车窗通风 , 等有毒物质释放出去后再开空调;同时 , 在车内放一些活性炭包也可以对有毒物质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
高温不会致苯超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