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合集四篇( 七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主观需要, 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 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自觉开展各项活动 。
二、课题的实施:
1、自愿组合, 制定方案 。
主题确立了, 我们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卷, 创设问题情景, 由每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题, 以及研究主题的一些方式方法 。
姓名:爱好:特长:
1、你想要研究什么主题?
2、你打算如何研究这个主题?
3、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这一主题?
经过调查, 最终生成了这个主题下的五个子课题:⑴恐龙的种类及其特点;⑵恐龙灭绝之谜;⑶恐龙探寻足迹;⑷恐龙之最;⑸恐龙化石大观 。
子课题生成了, 同学们都赞成合作研究, 那就要组成研究小组了 。 很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 各组同学兴奋不已, 因为他们可以和自己有同一研究目标的小伙伴交流合作了 。 得选个组长做“领头羊”呀!于是, 表现积极, 有责任感, 能力强的同学被推选为组长, 带领组员们充分交流, 讨论初步制定活动方案:
小队名称, 子课题名称, 小队成员, 研究方法, 分工情况, 指导教师 。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 学生感觉到了民主的气息, 他们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充分的萌发和体现 。 这时, 老师又启发:如何使你们活动过程的资料完整无缺地保存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最终决定建立材料袋, 形成活动系列素材 。 并且, 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封面设计大赛, 霎时, 同学们的身影变得忙碌起来, 组员们出谋划策, 分工协作, 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表示不同含义 。 他们有的用巧手画, 有的用电脑设计, 干得不亦乐乎 。 一周后, 一份份新颖别致, 令人赏心悦目的封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无不体现着孩子的思维和理念, 无不闪烁着孩子们的童心 。 我们组织组员们有秩序地欣赏和评价, 评出了“创新奖”, “努力奖”, “设计奖”等好几种奖项, 还给它们拍了照, 留作原始资料 。 看着同学们欢呼雀跃的情景, 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学会了合作, 发展了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
4、搜集文字资料和图片, 进行资料汇总 。
活动开始了, 各研究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 他们有的进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 有的在家长指导下上因特网浏览下载, 有的去各类书店 。 我们观察到有个别学生似乎无动于衷, 调查发现这几位学生因种种原因如家庭困难多, 家里没有电脑, 这方面的书籍家长也没有购买过, 他们没有资料来源, 无从下手, 于是, 我充分利用校内各种信息设施, 创设研究环境, 电子阅览室, 图书阅览室适时向学生开放, 以使学生顺利开展调查活动 。
在放手让学生去调查收集的同时, 教师也不忘进行适当地引导, 如由周老师进行阅读指导, 让学生明确到哪类书中去查找, 学会利用目录查找, 学会速读, 摘录, 写读书笔记;电教老师则进行网上点拨, 使学生学会到网上查阅资料, 并学会下载资料 。
经过两三个星期的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都或多或少地搜集了与本队主题相关的资料, 但经交流发现, 这些资料大多是网上下载的, 书上复印的, 图书馆抄来的 。 资料是堆积得越来越多了, 可是学生的热情却下降了, 他们似乎已疲于乏味的资料收集, 也不知如何对资料进行取舍, 汇总 。 因此, 我们考虑是否自己动手做一些恐龙的资料, 就捏恐龙吧!这下学生来劲了, 拿来了自己心爱的彩泥, 小组合作, 你捏头, 我捏身体, 他捏尾巴, 然后组合、加工、美化, 短短的一节课时间, 各式各样的`恐龙模型就象变戏法似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凶猛好斗的霸王龙, 展翅飞翔的翼龙, 有引吭高歌的梁龙, 有憨厚可爱的三角龙……一个个小艺术家们还为自己的杰作配上了解说词, 可自豪了 。 在解说时, 学生不知不觉中将收集资料进行了重组、内化, 并创造性地表达 。 课后, 我们还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 再配上文字介绍, 这样, 一份份自制的、图文并茂的资料就出来了, 这比到网上、书上去寻找现成的资料更能让学生受益 。

推荐阅读